Sphere No.37 (Mar 2015) - page 17

SPHERE
#37
2015
15
>>
人經常到蘭格德某地觀看港口的工作情況,
於是他們決定修整這片地區,以滿足遊人
的需要。該區後來命名為
John
Bradfield
景區,不久遊客中心、餐廳和渡輪碼頭也應
運而生,方便遊客和本土居民。
和記港口集團與當地社群展開多方位合作,
和記港口(英國)企業事務部主管戴維說:
「例如通過參與蘭格德合作計劃,和記港口
集團確保自然保育區和歷史遺跡得到適當
地維護和開發,為本地環境作出貢獻。」
公司代表每年和當地議會有兩次正式會面,
匯報港口的最新發展,並聽取對方的意見。
戴維說:「這個正式的溝通渠道,讓我們有
機會和本地政府對話,讓港口和本地居民合
則兩利。」
菲力斯杜市長暨議員紐文對兩者關係有這
樣評價:「多年來,菲力斯杜港不只與地方
政府機構合作良好,和本地社群也息息相
關。薩福克郡一成以上的職位是菲力斯杜
港直接提供或透過物流及其他相關行業產
生。因此本郡接近全民就業,多年來經濟有
重大增長,港口也因此受到珍惜和重視。」
菲力斯杜港顯著帶動了當地發展,而在地球
另一端,中國一個小漁村則改變了整個地區
的面貌。
鹽田:推動珠三角的蛻變
現在很難想像,
1979
年的深圳只有一些稻田
和漁民。改變源於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宣
佈改革開放,把深圳定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
區,作為城市化、工業化和開放中國的試金
石,結果革新了整個地區的面貌,也改變了
千百萬人的生活。
深圳從只有三萬人的小漁村,蛻變成
1
,
500
人口的現代城市。人口由近乎零到
1
,
500
的大規模增長,代表了
30
年來,人們由中國
四面八方湧至開放的前沿,希望參與這場變
革,這當中不乏各地精英。
1980
年至
2011
年,深圳的國民生產總值每
年平均上升
25
%。截至
2013
年,深圳連續
21
蟬聯中國出口貨量最大城市。經濟增長之
餘,城市基建也有極大提升。
深圳港口 中國之窗
為了建立現代商貿中心和開放中國經濟,深
圳這個初生的城市需要一個港口及港口營
運商。如果說深圳是中國蛻變的催化劑,那
麼港口便是中國通往世界的窗口。中央和深
圳政府明白這個道理,知道不容有失。
1993
年,經深圳政府同意,和記黃埔和深
圳東鵬實業有限公司(現深圳鹽田港集團)
簽署合資協議,成立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
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由外資持有的合資港
口項目。
躍身領袖地位
鹽田區在港口建成以前,只是羅湖區的下屬
分區。港口於
1994
年開始營運,當地政府認
為有需要改善基建,於是修建公路、鐵路和
其他輔助建設。
1997
年,國務院正式批准
成立鹽田區,允許該區自訂政策去配合新
的需求。不久,區內便建成學校和醫院,吸
引人才。
鹽田港營運首年,只處理了
13
,
000
個標準貨
櫃,但隨著和記港口集團充分利用鹽田接近
香港的地理優勢,鹽田港業務迅速增長。船
隻可接駁至香港這一轉運中心,同享和記港
口集團的各項資源。
「菲力斯杜港和本土社群
息息相關。」
菲力斯杜市長紐文
1...,7,8,9,10,11,12,13,14,15,16 18,19,20,21,22,23,24,25,26,27,...32
Powered by FlippingBook